版权纠纷时有发生 国产剧还能继续在IP原著红利上坐享其成吗?
文化产业评论:因IP原著涉及版权纠纷的案例不胜枚举,究其原因是为什么?影视剧侵权案频发,原创编剧心寒。投资方市场跟着演员走,编剧望而却步。但事实证明,一味的迎合不是影视剧产业发展的出路。而且粗制滥造的IP造成的抢手现象背后隐患重重。中国影视行业需要用真正有温度和诚意的作品来打动观众,实现良性发展,进而走出国门。
作者:蔡艺超
来源:文化产业评论
编辑:张仪
前不久,电视剧《红高粱》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,只不过这次不是由于电视剧本身,而是因为剧本版权问题。因《红高粱》改编自莫言小说,这场纠纷备受关注。
东阳金百星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认为《红高粱》电视剧剧本剽窃了电视剧《红盖头》剧本的内容,侵犯了《红盖头》剧本的著作权,因此将山东卫视、凤凰传媒、乐视花儿影视、《红高粱》制片人季桦,编剧赵冬苓等诉至法院,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,并公开道歉。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已经受理了此案,但目前还未有结果公布。
此案一出,不少网友惊呼,《红高粱》不是莫言的作品吗,难道莫言抄袭?其实,小说作品和剧本是不同的,小说是文字作品,而剧本时要被影像化的,因此两者的文学形式和创作目的本质不同。
关于此案,判定是否侵权,需要确认两个要素,一是双方作品的相似程度,二是双方是否有接触,如果有接触,就有剽窃发生的可能,如果无接触,即使作品相似程度高,但也是在独立状态下完成的作品,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。
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原告方金百星公司及称,电视剧《红高粱》从故事情节到人物关系、故事框架结构都跟电视剧《红盖头》剧本相似,同时制片人又是季桦,之前与《红盖头》团队有过接触。而《红高粱》制片方还未对此事作出回应。
看到这里,我想,是时候聊一聊影视版权纠纷和国产剧IP热潮那些事了。
影视版权侵权纠纷时有发生,编剧创作能力下降?
近年来,影视剧本侵权纠纷频频发生。此前,琼瑶就曾将于正诉至法庭,认为于正擅自采用《梅花烙》的核心独创情节,改编创作电视剧本,并联合其他4方共同摄制、播出《宫锁连城》等行为,侵犯了她的改编权和摄制权。还有《芈月传》原著作者蒋胜男诉王小平编剧侵权、《武林外传》版权方诉《龙门镖局》不正当竞争等案件,引发网友热议,包括《北平无战事》《虎妈猫爸》《平凡的世界》在内的热门影视剧亦都曾卷入类似纠纷。
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,国家于2014年成立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处理侵权案件,致力于打击侵权行为。但公开资料显示,2015年由各地知识产权法院审理的网络版权侵权案件仍有287件。这些纠纷的产生,不管最终是否被法院认定构成侵权事实,但却一定是著作权所有者(一般是作者)与版权购买者(一般是制片方)之间矛盾的反映。
影视侵权案的频繁发生,一方面体现了原创本身的困难,另一方面,IP热的出现使得同一种题材的剧目不断涌现,如今年暑假扎堆出现了玄幻题材剧,以及今年兴起的悬疑热等,这些热门题材剧的故事情节不免会与之前的同类型作品有所相似。
剧本原创已经很难了吗?
现在IP价格已经水涨船高,拍成影视剧后一不小心还要被原著粉骂惨,IP背后的“金主”面临的风险也不可谓不小。但为何IP还是这么受欢迎,主要还是原著已经积聚了不少粉丝,故事情节已经被读者,也就是潜在的观众所接受,拍出来会受到更多关注,风险较小。另一方面,不像国外边拍边播,编剧还能听到观众的意见,国内影视剧都是拍完再播,没有观众基础和信息反馈,使原创剧本面临风险,这就不难理解IP为何如此抢手。
这样的IP热潮的背后,其实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原创的困难。先前赵丽颖主演的《胭脂》热播的时候,有宣传文稿强调称这部剧是编剧原创,而不是IP改编,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近两年IP被炒得太热,以至于原本的编剧原创都成为了业内一股清流。
原创剧本的缺乏,则导致了国产剧内容、类型同质化严重的现象,因此频遭观众吐槽剧情满满都是套路,看了开头都能猜到结尾。而不按套路出牌、制作精良的《琅琊榜》、《伪装者》等作品一经出世,就被观众奉为良心巨制,这在今年的白玉兰奖上也有所体现。
另一方面,原创的困难也反应了当下行业追逐热点和资本倾向的现状,制作方和投资方不敢轻易尝试新题材和没有粉丝基础的内容,毕竟一部影视作品从IP购买到投拍、制作、宣发都需要很大的成本。
编剧的决定权非常小
国内的电视剧市场上,投资方和播出平台多是追着演员走,有些甚至说“只要是某个演员演的戏就买”,但是编剧却很少有这种待遇。国内的编剧对剧本的把控力很小,而且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犯。
因为编剧创作出来的人物形象要与选定的演员形象相匹配,所以在剧本完全成型之前往往需要多次推倒重来,这给剧本创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。
通常情况下,编剧是按照每五集收取作品创作费。如果剧本不被资方认可,对方就可以拒绝使用,也就不会支付后期费用。但有些时候,在作品播出后,编剧会发现其实最后的版本跟自己的创作非常相似。如果此时提起诉讼,一是周期长,需要很多时间、金钱、精力上的投入;二是胜诉的几率较小,因为目前法律上还没有完备的认定抄袭的标准。
《妻子的谎言》《步步惊情》等电视剧的编剧吴迎盈就曾指出,她在创作电视剧《十指连心》时就遭遇了资方拒付稿酬,直到2012年下半年电视剧播出,她把电视剧成片和自己提交的剧本进行了比对,才得以立案。最终胜诉拿到违约款已经是2014年了。吴迎盈胜诉的结果是在得到许多同行支持的条件下产生的,但事实上业内有很多编剧被侵权后“忍忍就过去了”。
情怀与利益如何共存
如果市场变成了金钱的角斗场,泡沫泛滥,最终每个从业者都会被吞噬。那么,问题来了,情怀与利益如何共存,行业才能实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。
一味迎合,不会产生好作品
当前,观众的口味越来越多元,也越来越挑剔,最终作品取胜的关键还是要能打动观众,而打动观众靠的是思想、剧情和人物。
当前世界都在高喊拥抱90后、00后,但90后、00后的趣味也是各不相同的,仅以年代来打包那么复杂的观众群体,本身就是粗鲁的行为。
优秀的文艺创作者应该是创造潮流的人,在大众还没体察到变化之前,敏锐地捕捉到当代人的变化,用文艺作品表现出来,引发大众思考引起社会话题。经典的作品并不是盲目追求潮流而产生的,而是有一个剖析人性的共通之处。
一部分IP是粗制滥造
近几年青春电影、青春题材剧都很受市场追捧,也出现了不少作品,但不管是原创还是IP改编,看不到很多新鲜的东西。任何一个题材,一旦市场上出现同质化严重的现象便值得警惕,因为观众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,走肾不走心的作品自然难以引起共鸣。
IP热的背后,如同电视收视率一样,网络点击量、播放量等数据夸大甚至造假已经成为了行业心照不宣的秘密,但这也造成了信任危机。从单一作品来看,数据量高、话题度高,制片方、编剧等都能从中收益,但从整个行业看,却是一个不小的问题,制作资源、播出平台都是有限的,IP热会挤占优秀原创作品的制播空间,长此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创造发挥。
IP抢手背后隐患重重
IP本身是一把双刃剑,对于影视从业人员来说,既是机会也是风险:一方面IP背后隐藏着大量的粉丝,但另一方面,影像化与文字化存在很大不同,一旦剧版故事情节、人物形象与粉丝期望的无法匹配时,就会受到大量质疑。
前文提到IP非常抢手,抢手到什么程度呢?网络热门小说一直是国内大多数IP剧的主要来源,IP小说资源遭遇疯狂掠夺后正日趋枯竭,这或许已经不是危言耸听。不少业内人吐槽:优质IP越来越少,很快就要“无米下锅”了。很明显,行业已经意识到优质IP的日渐稀缺,于是为了抢到IP,开启了IP“预购”的方式,针对一些网络知名作家或曾写过爆款小说的作家,抢先预订他还没有开始写的下一部作品。
另一方面,IP抢手也带来了大量囤货转化率不足的问题。政策导向与市场潮流瞬息万变,大型影视制作机构囤积的不少IP惨遭“压箱底”的境遇。
总结
IP本质上属于粉丝经济的范畴,而影视则会将IP的原始粉丝数继续放大,并使其快速变现,后期还会有衍生品开发等方式,延伸IP的价值。当前的IP风潮还能持续多久,我们尚且不论,影视作品不论是否取材于IP,都应当专注于内容的创作,传递出正面的价值。优质的影视作品往往是它的思想高度决定了格局,进而能够引领潮流,因此中国影视行业需要用真正有温度和诚意的作品来打动观众,实现良性发展,进而走出国门。那时或许不再有IP之说,但IP早已内化于观众心中,实现了自身价值的无限延伸。
让朋友们更懂文化产业
交流/合作/应聘
请加微信号:7759813投稿:whcypl@126.com
长按二维码关注